2024-03:28. 身正学高 德才师表
——永远怀念俞昌旋同学
文 | [香港]陈振中
俞昌旋教授(1941-2017),福建福清人。我国著名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及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在科学界,俞昌旋教授是我国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教育界,俞昌旋教授作为主要创始成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并长期坚守,呕心沥血,带领学校成为等离子体物理学科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受控热核聚变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被学生称作“学者风范、人生楷模”,他也是集美数十万学子心中永远的骄傲。
海阔天遥归国心
1948年年底,7岁的俞昌旋随同他的父亲俞其庆离开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安褥埠,乘坐海轮朝着昼思夜想的祖国驶来。他的父亲曾早早地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后来到印尼闯荡,建立了一番事业。俞昌旋出生于南洋,他的两个哥哥在父亲的影响下,都参加过地下抗日组织。后来国内三大战役结束,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新生的中国贫穷落后,需要大批的人才资金。父亲眷恋故土、热爱祖国,放弃了海外的家底和人脉,毅然决然携带家人回国。
父亲的抉择,俞昌旋看在眼里。在他日后的求学和治学生涯里,不曾改变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俞昌旋回国后,在家乡海口塘头读完小学,后转到集美中学,从初中到高中,直到1959年高中毕业。期间他勤学苦读、品学兼优,最终以第一志愿被录取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核物理与工程系。
当年中科大刚建校不久,负有发展中国科技的重大任务,炙手可热,同为42组的同届同学多以其为第一志愿,但在当年极度重视家庭政治背景的时代环境下,五百多名学子中唯有俞昌旋和林瑞烟两位侨生得以如愿入学。俞昌旋万分珍惜求学机会,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把满腔的热血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病中心系师生情
俞昌旋对学生提携和关照是值得一书的。被文革耽误了十年,他于1979年才被提升为讲师,后来逐渐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博导,直至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在担任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副教授期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政策还不太明朗,但俞昌旋已经意识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国际交流的力度。1980至2001年期间,他曾先后三次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访问研究近六年。
他的访学生涯、知识背景和热心细致,都是让他的学生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俞昌旋一直都具有放眼看世界的意识,文革刚结束时,许多人还对“外国”两个字避之惟恐不及,他却毫不犹豫与国外的机构和院校积极联系,极力主张“送人才出去,让知识回来”。他能与在美国结识的老教授常年维系良师益友的关系,也能毫不保留地将一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他的学生。无论在国内国外,俞昌旋总是和他的学生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俞昌旋自小体弱多病,一生与病疾相伴。早在1997年,他就曾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开研究生的课程,却还是尽可能为所有向他请教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晚年他病入膏肓,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却依然瞒着所有师生,耐心为他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师恩难忘,俞昌旋从不对出去留学的师生说“你应该回国”,但是由他推荐出去的学生几乎在留学期满后都会自觉地选择回到祖国,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因为他自身的经历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鞭策,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在他的精神的感召下,学生们学有所成后都会留在祖国报效国家。
他一生共培养与指导博士、硕士近百名,桃李芬芳,在师生中享有崇高声望。提起老教授,学生们的话语中总离不开“德高望重”四个字——什么是德高望重,并不只是因为他显赫的地位和远扬的美名,而是他身上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光芒。俞昌旋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科教事业,把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为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半世交结同学谊
征程碌碌稻粱谋,人世匆匆几十秋。记得还在集美中学共同求学时,我们常在一起讨论命运前程和家国天下。同为华侨生,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个国家的强大之于她的人民有多么重要。我们求知若渴、刻苦异常,以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刻苦学习、发奋图强。我们豪情壮志、雄心勃勃,真正立志于献身祖国和民族,肩负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后来因某些时代因素,我们中有许多人的命运发生了扭转,可即使如此,那些为了振兴中华而上进拼搏的精神,无论何时都值得推崇。
同样值得推崇的还有俞昌旋一以贯之的正派为人。他淡漠名利、谦卑赤诚,他的学生曾经提到,90年代参与中科院院士评选,学生问及情况时,俞昌旋平静地说:“那是身外之物,并不重要”。集美中学为纪念他在科研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以他的形象雕塑了铜像,他知道后却愀然无乐,对于塑像行为极不认同。他一路攀登至科研顶峰,生活却依然简朴,特别到中晚年时,痛失独女、妻子摔伤、自己又身染重疾,生命中许多不幸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即便如此,俞昌旋依然诚以待人、谦卑处事,婉拒了社会各方的资助,还凭着身为人师的责任,不厌其烦地对前来请教的学生细心作答,令人十分钦佩。
他极其重视同学情谊,时常与我有书信、电话往来。1998年随中科大教授代表团访港时,不忘与我们在港的集美校友团聚,那几日由我接待,我们觥筹交错,畅叙了多年学友之谊。2008年集美中学80组、42组校友相聚上海,他正在法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会议一结束便直飞上海,赶上了同学们的告别宴会,与我们一起留下了珍贵的留念影像。
2017年5月23日,俞昌旋因病医治无效在合肥辞世,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所热爱、并为之奋斗拼搏了一生的土地。当年的同窗少年,过去时光里的回忆都还历历在目,而今却天人永隔。对于他的评价,正如中科大的讣告中所言,他的一生“立身中正,学风谨肃,师德垂范,成就彰著”。音容笑貌犹在,俞昌旋的精神,将永远垂范后世,绽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