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9. 嘉庚风格建筑
“穿西装戴斗笠”说法可休矣
文 | 孙吉龙
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百年校庆期间,集美学村秀美的“嘉庚风格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再次以美轮美奂的身姿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校友。一百多年来,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创作出无数以集美学村为题材的华美篇章,礼赞这片东南沿海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群,既歌颂它外在的建筑美学,更歌颂它身上饱含的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办学的美德。
在介绍“嘉庚风格建筑”特点时,无论是刊载于报刊网络的文章还是旅行社导游的口头文学,我们看到听到的第一句话都是“穿西装戴斗笠”。这个闽南乡土气息颇浓的比喻似乎由来已久、约定俗成;然而,作为一位深以出生于嘉庚先生故里为荣的土生土长的集美人,每当听到这样介绍“嘉庚风格建筑”时,心里总是不是滋味,我很难把眼前这一座座华美建筑跟这个不伦不类的比喻联系起来。
“穿西装戴斗笠”只是泛指最初出现在闽南地区华侨富商建造的中西合璧楼房,并非特指“嘉庚风格建筑”。起初的这种称谓更多的是一种调侃、戏称,甚至隐隐含有一点闽南民谚“笑人穷,怨人富”的嫉妒心理。一个人如果穿着西装戴着斗笠,除了滑稽可笑,还有什么美感可言?时至今日,我们还在延续这种“说法”是否已经过时了?
同样为中西合璧的广东开平碉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当地政府持续不断的努力,从最低层次的将其列为县级文保单位起步,至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并于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作为首批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集美学村,其入选理由介绍如下:“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它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与广东开平碉堡相比毫不逊色的“嘉庚风格建筑”,除了分布地域较窄、数量较少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我们对保护良好的集美学村花大力气进行发扬光大,与厦门大学等地的嘉庚建筑一起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焉知没有成功的可能?
传承嘉庚精神,发扬光大“嘉庚风格建筑”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集美学村的一草一木,嘉庚风格建筑的一砖一瓦,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保护它。与精美“嘉庚风格建筑”不相协调的“穿西装戴斗笠”说法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