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024-04,22. 情系祖国统一事业
——记全国政协原常委、台盟原副主席李纯青

文 | 陈克振

祖籍安溪县的李纯青,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常委和台湾民主同盟副主席,是著名的政论家、台湾问题和日本问题专家。他情系祖国统一事业,致力研究台湾问题,毕生呕心沥血,撰写大量有关台湾问题的论著,论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坚定不移地与“台湾独立”“一中一台”等分裂祖国的言行作不懈的斗争,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本侵华 退学抗议

李纯青1908年10月生于安溪县龙涓乡,其祖父、父亲均从事茶叶生意,来往于安溪台湾之间,后定居台北市。他幼年在家乡读私塾,10岁丧母,即随父移居台北。1922年,14岁的李纯青,因不愿做日本臣民,拒绝申办台籍,返回故里续读。1924年毕业于龙涓崇文小学,翌年考入集美师范学校,在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任校学生会主席。

1929年,李纯青进入上海大学,旋又转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市政系就读,1933年毕业。翌年春回安溪崇德中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往厦门,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福建省闽南分会组织部长,参与筹划和组建中共安(溪)南(安)同(安)边区特支组织。1934年11月,林师柴到厦门找李纯青,由李纯青和市委书记余南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因党组织遭破坏,李纯青即前往台湾。

1936年1月,李纯青得到家乡华侨李金水等的资助,离台往日本留学,就读东京日本大学社会学系。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为抗议日本侵略中国,李纯青于同年9月购船票回国。他到上海《大公报》应试,被录取任日文翻译,后成为社评委员、主笔。1938年5月在香港《大公报》研究日本问题,撰写社评和专栏文章。

1943年1月至5月,在《开罗宣言》发布之前,他根据当时的国情动向,撰写了《中国必收复台湾(台湾是中国的老沦陷区)》《再论关于台湾问题(读<美国的战后设计>)》《马关条约五十年感言》等多篇论文,反对外国想要占领台湾的企图,指出“在法律上,《马关条约》已经废除,台湾应归还中国。”同年11月8日,李纯青在重庆参加台湾革命同盟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参与起草宣言,要求台湾归宗中国。

抗战胜利后,李纯青于1945年10月5日从重庆飞往台北。10月25日,他以《大公报》记者身份,参加以陈仪为代表的中国政府接受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吉利代表日本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随后环游台湾全岛,接触各界人士,在台湾出版《献曝》一书。

1945年冬,李纯青回到上海,在《大公报》上海版负责社评,撰写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评论文章,并主编《时代青年》周刊及在台发行的《台湾评论》杂志。1947年2月,台湾发生“二·二八”起义,李纯青撰文在上海报刊声援,支持台湾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翌年11月到香港主持《大公报》笔政。1949年3月任天津《进步日报》副总编辑。

撰写文章 反对分裂

新中国成立后,李纯青任上海《大公报》副总编辑。1951年赴柏林参加第一届世界和平理事会,他提出了在亚洲太平洋另设和平区域的建议。1953年1月,他任天津《大公报》社副社长,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及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任研究员。1954年6月,他正式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并任台盟副主席。同年8月22日,在京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解放台湾宣言》,他代表台盟在宣言书上签名。

李纯青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所有侵害中国利益的世界舆论,都不应忽视,要及时纠正,毫不含糊。”1954年10月29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驳斥关于台湾问题的谬论》的文章,驳斥外国报刊散布的“台湾独立”“两个中国”等谬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祖国的言论。12月9日又发表《反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文章。从1954年至1957年2月,先后发表多篇有关台湾的政论文,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等分裂祖国的论调。

在“反右”运动后期,李纯青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分,被撤销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隔离审查,1969年下放到湖南外交部“五·七”干校。1972年结束审查回到北京。从1958年起,他在政论界消声匿迹20年。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写道“文化大革命中,我也受到冲击,住过牛棚,被抄家两次,被专政批斗。但是应该说我们千千万万受冲击的人,包括对党对国家有过丰功伟绩的老同志,除林彪一家外,没有一个人逃亡外国。据我所知,在几个著名党外‘右派’,有人请他们去国外生活,香到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也要死在中国。’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不管遭受多么深重的灾难,只要还活着,始终要为国家鞠躬尽瘁。”

1977年11月,李纯青复出,回台盟主持工作。他坚决拥护和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曾于1979年和1980年两次赴香港,为祖国统一大业奔忙。1980年元旦,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主持新年茶话会,李纯青发言批判台湾有人散布的种种谬论。

从1980年至1989年1月,李纯青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台声》杂志等报刊发表31篇文章。1987年11月台盟换届,李纯青改任台盟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1989年1月,李纯青患病入住北京医院期间,仍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继续完成有关论著。

李纯青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二、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新闻社名誉理事、中日关系研究会顾问。已出版的文集有《日本春秋》《献曝》《反扶日论》《日本问题概论》《望台湾》《笔耕五十年》《台湾问题研究》《台湾问题论集》。在台湾出版的有《台湾论》《望乡》《李纯青论日本》。

情系老区 怀念家乡

李纯青关心他在安溪就读和任教的中小学。1982年9月,他为任教过的崇德中学五十五周年校庆发去贺信表示:“1934年孟春,我和林师柴、陈泽民赴崇德中学任教,当时安溪已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我们打算在那里组织农民革命,想不到遇到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被迫停课,我们三人不得不离开崇德中学。”“我衷心祝愿崇德中学乐育英才的事业不断进步,在建设精神文明中树立殊勋!”

1988年3月,李纯青给崇文小学六十周年校庆发去贺信表示:“我感谢学校对我的栽培,乡亲们给我的援助,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清庄叔、义藤兄、金水等人资助我留学日本,我都铭刻五内,感恩不尽。我已届八旬,体力有限,不便远行,谨在北国遥祝崇文校庆,向所有同学、同乡致最深切的问候与敬意!”

由李纯青在1934年介绍入党的林师柴,后来在家乡龙门担任安南同特支书记,不幸被国民党杀害。1989年7月,李纯青为《安溪英烈》一书题写:“悼林师柴烈士:生死本是寻常事,未识奸谋恨无穷,欣看红旗出大地,莫忘鲜血祭东风。”深切缅怀革命老战友。

1990年5月20日,著名政论家、台湾问题和日本问题专家李纯青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新华社电讯评价他的生平:“工作卓越,学识渊博,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及具有强烈爱国心,博得广大台湾同胞的赞扬敬重。他的逝世是祖国统一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的一大损失。在半个多世纪中,他对党忠心耿耿,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他在患病期间,仍然关心党的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关心台盟工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李纯青生前留下遗嘱,要求在去世后不举行仪式,把遗体献给科学研究,不留骨灰。他的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感佩。”

李纯青同志患病期间和逝世以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外交部、中联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分别前往探望或向李纯青同志夫人谈家芳及子女表示慰问。

李纯青逝世以后,他的夫人谈家芳整理李老的书籍,将有关马列主义书籍献给中共中央党史委员会,获得该会表彰。其他图书装成12箱从北京托运赠给家乡安溪县,放在安溪一中“李纯青同志图书室”。还将李纯青阅读过的《万众欢腾》等10多部书,赠给李纯青的母校崇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