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024-04,34. 深切怀念张其华学长

文 | 吴昭仁

我家于1946年搬迁到集美学村,经陈村牧董事长的介绍,我的母亲范文芬在集美中学初中部教书,我在集美高中二年级(23组)插班就读,我的三个弟妹就读集美中学初中部。1948年,我毕业于集美高中,因家境困难,进入集美小学当教师,一直到1960年,在12年的教育工作期间,我由一位语文教师,提升到段主任、副教务主任、副校长的职位。我把集美作为我一生的第二故乡。

张其华与本文作者

1952年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厦门市派张其华学长到集美学校校董会当老先生秘书。集美小学是集美学校校董会所属的管辖下属单位。我和张其华学长都是集美高级中学毕业的学生,他是高中21组,我是23组,虽互相不认识,但听闻他是解放前就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福建解放前,担任中共安溪县的县委书记,组织过安溪县城的暴动和解放。

校主定居国内以后,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继续办好集美学校,愿意把学校改为公立,由政府接办。张其华秘书将校主这些想法汇报给各级领导。经研究协商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由周恩来总理批示:“容许集美学校继续私办”,私立集美学校的校章照旧通用,每年由政府拨款83万元作为扩建学校的建筑经费,保留集美学校校董会主持校政的领导机构,全国独一无二。

校主陈嘉庚先生在这英明的政策感召下,集合海外华侨族亲捐助学校的大笔捐款,和香港集友银行每年的利息和政府每年的捐款,在他生前的9年之间,新办了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扩建了集美中学,新建道南楼、南薰楼、宿舍楼等,修建了集美鳌园——集美解放纪念碑等,并为办好集美中学,聘请名校长叶振汉来主持集美中学工作,开创了集美中学新的发展历程。

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钦佩和敬仰,在鳌园外的小公园内,兴建了一座元帅亭,由著名惠安石匠雕刻了毛泽东主席和十大元帅的雕像,供游客瞻仰。不久,不少游客反映:在陈嘉庚先生预设陵墓的大门外,摆放国家主席和十大元帅的雕像是很不合适的。当时陈嘉庚先生正在北京养病。张其华学长私下向陈嘉庚先生的第八公子陈国怀陈述了群众这些反映,经协商同意,移走了雕像,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1956年,全国展开肃反运动。中央、全国省市县都成立了肃反小组,集美学校委员会也不例外,成立了由张其华学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五人小组及肃反办公室。5个小组成员,由组长向校委会下属各单位选调。当时我被从集美小学调出参加5人小组,负责外调工作,经过在肃反办公室2个月的熟悉情况,制定外调方案后,开始到省内晋江、龙海等地展开外调。我们还乘长途汽车出省到江西鹰潭乘火车到上海,在上海逗留了3天,乘列车直达哈尔滨,深入到佳木斯、内蒙古的劳改农场进行外调,前后达两个多月,我将沿途外调收获材料通过肃反机关快速邮寄回集美学校委员会,向组长张其华学长汇报,在这段工作中,我俩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建立了革命的情谊。在圆满完成相关工作后,张其华学长要挽留我在集美学校委员会工作,我热爱教育事业,还是回到集美小学,继续我的青少年教学业务,担任班级教学工作和班主任职务。在1956年到1959年四年之间,张共其华学长曾几次通过陈祖霖同志要邀请到集美学校委员会工作,我也婉辞。

1960年的一天早晨,接到校长叶文佑同志的通知:“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居住的故居二楼要接见我,有要事和我商量。”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延平楼步行到陈嘉庚先生故居二楼,因为从校主回国定居后,我从来没有单独和校主会过面谈过话。我走上二楼校主的会议室,校主在客厅的沙发上和蔼的对我说:“校委会会计处每日要向各校部拨款,由于省政府拨来的经费账目繁多,需要一位查账员到各校财务处查账,需要把你调到集美学校委员会当查账员。”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心里想:我不是读财经专业的,对财务与经费开支一窍不通,如何当这查账员?但在敬仰的校主面前又不敢说明原由。校主又说你明天去向陈朱明主任报到。在下楼梯时我想,这肯定是张其华秘书给校主的建议,他多次想调我到校委会工作。

次日,我到集美学校委员会报到,才知道校委会秘书施老已到退休的年龄,将退休回故乡,要我来秘书处当主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苦恼了我一整夜的“查账员”终于可以不做了。我调到集美学校委员会以后和陈嘉庚校主接触的时间很少,未能再当面聆听他的教诲,几星期以后,陈嘉庚先生便动身到北京,直至1961年辞世。期间陈嘉庚先生回来集美两次,一次是大跃进期间,看见学生停课在炼钢铁,大为恼火,出面加以制止。

张其华学长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初心,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全力做好陈嘉庚先生秘书的工作,也得到陈嘉庚先生绝对信任。校主在1955年和1958年做的两份遗嘱,都是指定秘书张其华来协助起草的,张其华学长成为陈嘉庚先生身边最亲近的人。1961年校主逝世以后,张其华学长回厦门市委统战部任副部长,但仍以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身份领导着集美学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1983年,张其华学长被任命为厦门市副市长、厦门市经济特区副主任。由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任务繁重,张其华学长日理万机,我们便很少接触和来往,一直到退休以后。

我于1989年退休以后,因有闽南佛学院女众部校舍的建筑事宜尚在继续,一直到1993年才离开南普陀寺。2006年秋,我参加了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在白鹭洲举办一个太极拳学习班,在此期间,见到了解放初期在集美学校工作的老朋友,了解到张其华学长最近的情况,他住在老干部局新建的松鹤大厦。我和张其华学长联系上后,他也有意参加白鹭洲太极拳学习班,来过几次后因体力不适没有再参加。此后不久,由张其华学长提议,要陈祖霖同志负责凑齐张其华学长在当陈嘉庚先生秘书时一起在集美学校工作的同志,一共有10人,每月一次举行一次聚会,费用由张其华学长支付。我们这些早年老同志,在聚会时不但品尝美食,还谈及早年在集美学校的趣事,还谈论国际国内时事。

近几年来,我们都年事已高,健康状态日益退化,我们俩会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记得有几次由集美航海学院和集美学校委员会主任召请,我们俩到校主故居去介绍1952年校主回国定居后,居住的诚毅楼的陈设家具配置和生活情况,这是我俩晚年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2024年初,记得张其华学长几次电话告诉我说,昭仁同志,这几天我很痛苦,腹部很痛,行走都一直要向前倾倒,可能活不了几天了。听到如此的话语,我心里也很难受。但还是安慰他说:“您三餐吃得下食物吗?能吃三餐就没有大问题,胃痛要请大夫治疗。您今年99岁,我95岁了,我俩都要争取活到100岁,当个‘世纪老人’”。我和张其华学长同处的这个百年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我们要感谢伟大的党和祖国,把我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2024年5月19日,传来张其华学长逝世的噩耗,我十分悲伤,未能亲临吊唁是我终身之憾,屈指一算,张其华学长享年99岁,按中国的惯例,称为“世纪老人”当之无愧!

可敬的张其华学长,我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