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4 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
文 | 任镜波
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10年前,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以下简称《回信》)。纪念陈嘉庚先生最实际的一个行动,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进一步向海内外宣传、弘扬“嘉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
(一)
《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侨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弘扬“嘉庚精神”的一贯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侨务工作就非常重视。1995年,他在《“大侨务”观念的确立》中写道:“由于语言、文化和亲情等缘故,广大海外华人对祖籍国有着特殊的亲近力。一方面,华侨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到国内投资兴业;另一方面,通过以侨为桥,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日益增多。这些双方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在实行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要打破地域的界限,跳出侨务部门的范围,使之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大事,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的大事。”(发表于《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敬重陈嘉庚。正如他在《回信》中说的,“我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在福建工作期间,他一直倡导弘扬“嘉庚精神”。他兼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3年7次到集美大学,无论是参加校董会还是作工作调研,都一再强调集美大学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1999年,集美校友总会与福建电视台合作摄制电视文献纪录片《民族之光——陈嘉庚归来五十载》。他接受摄制组采访,对“嘉庚精神”的内涵和宣传“嘉庚精神”的现实意义,作了诸多精辟的论述。当时他说的主要内容,后来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都作了进一步的展开和提升,把“嘉庚精神”提高到国家的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包括对新时代侨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2014年6月6日,他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就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他还指出:“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广大海外侨胞的功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就是他关于新时代侨务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封《回信》,已收入2018年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出版的《习近平论侨务》和2022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成为新时代侨务工作的一份重要文件。
(二)
1945年,毛泽东赞誉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1984年,邓小平题写“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陈嘉庚先生表示“深切怀念”,同时继续肯定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在华侨史上,享有如此殊荣的只有陈嘉庚先生,没有第二人,也不会有“第二个陈嘉庚”。陈嘉庚先生的光辉,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赞扬陈嘉庚先生:“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封《回信》,对陈嘉庚先生的历史贡献作了高度的概括,对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今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这是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总方向、总目标、总任务。这也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的迫切需要。
(三)
学习贯彻《回信》精神,领导重视起了引领的作用。
2014年10月19日,福建省委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便立即召集福建省委常委进行学习,省委书记尤权作了批示:“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继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感召和团结全省人民以及广大海外侨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投入到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接着,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这些批示和通知,在《福建日报》全文发表后,便在全省迅速掀起了学习习总书记《回信》,弘扬“嘉庚精神”的热潮。
今年3月1日,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研究筹备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理论研讨会和深入开展“嘉庚精神”学习宣传等有关工作。包括把弘扬“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并在今年新学年开学后,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组织全省大中小学的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9月12日,张彦部长又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理论研讨会的筹备工作。会上确定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侨联主办,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委统战部、厦门市侨联、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校友总会承办,将于10月21日下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理论研讨会”。
今年5月6日,中国侨联发出《关于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侨联组织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团结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要求,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携手同圆民族复兴中国梦。”接着,中国侨联便先后组织了“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和2024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到厦门集美参观嘉庚故里。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和6家涉侨中央媒体记者,在集美采访后,都向海外报道了嘉庚故事,好几个海外华文媒体还在报道中称赞“陈嘉庚是侨圣”。1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裔子女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少年400多人,在集美举行开营仪式,香港集美校友后裔集体朗诵《嘉庚爷爷我们来了》、全场高唱《华夏同梦》和《共赴未来》,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四)
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推动全社会弘扬“嘉庚精神”。
从2014年起,厦门市确定每年的10月作为“嘉庚精神宣传月”。2018年,厦门市在全国首创设立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119个侨团入驻,不断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驻社团与国内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2019年10月,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组正式命名为“嘉庚号”。2022年6月20日,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到厦门市委统战部作调研,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和如何研究“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了许多具体的指示。厦门市委统战部与集美学校委员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一起组织了“‘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课题组,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形成了一篇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意义的报告。集美区以“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学村文化)作为人文集美的特质加以精心构筑。2019年,集美区设立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已经扶持155个项目,其中以陈嘉庚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有57项,扶持资金382.5万元。集美区先后举办了3届由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嘉庚论坛”,每届来自海外的学者和记者都有150多人。2023年,集美区成立全省首个区级国际合作中心,打造六大国际合作平台,已有新加坡、泰国、沙特等6个国家23个代表性合作机构。
集美辖区内有16所公、民办高校和科研院所,有65所中、小学校(包括职校),是世界著名的文教区。这些学校和院所,都十分注重“嘉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其中,属于“嘉庚系”的大、中、小学和中、高职校,都“以嘉庚精神立校,以诚毅品格育人”,而且各校都有自编的校本教材,把“嘉庚精神”引入课堂。集美区教育局组织编写、出版了《集美学校五育史料汇编》,在全区的中、小学校,全面推行“以德为先,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集美中学后溪新校区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浔江校区、侨英校区构成一校三区可容174个班级的大学校。集美大学在泰国曼谷建立了“中国集美大学东盟教育中心”。集美工业学校也在泰国建立了“东盟嘉庚职教中心”,该校还被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列入“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前身,是陈嘉庚先生倡办的集美侨校。他们已经为泰国、印尼、菲律宾等13个国家培养了1485名通晓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高级人才。他们还从2016年起,组建“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鼓励留学生利用假期去居住国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传授中文、讲中国故事。至今,参加这个实践活动的留学生有2400多名,走进28个国家120多所学校。
近10年,在《回信》精神的感召下,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旧址(占地20.23公顷),从守护、开放到全面规划、开始修复,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抗战遗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许多高校在这里挂牌,作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10年来这里参观、实践的师生和游客达2300批次,26万人次。目前,他们正在拍摄一部反映抗战时期集美职校内迁大田的大型纪录片、出版一本《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编排一台反映集美职校内迁的舞台剧、打造一个以集美职校为基本素材的师德教育基地、建设一个反映集美职校内迁的校史馆、修缮一批集美职校的文物、充实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嘉庚精神”的活动。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坚持“以嘉庚精神立校,以嘉庚品格育人”,学校里充满着浓厚的嘉庚文化气氛。
(五)
弘扬“嘉庚精神”,立足岗位发挥自身优势。
集美校友总会将2014年10月22日《福建日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全文,制作了两万张精美的图片,分送给海内外校友和海外侨胞。近10年,编辑出版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宗旨的《集美校友》计60期60万册;在海内外参加了100多场学习贯彻回信精神的座谈会;先后举办4次嘉庚精神研讨会和1次“嘉庚精神论坛”;接待各级各种媒体、影视采访280多人次;接待海外大、中、小学生2000多人次;集资助学,为集美各校发放助学金1302万元,受助学生达6000多人次;由林佳斌校友捐衣、许戎川校友捐鞋为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志愿者赠送了52套工作服,为大田革命老区的中小学赠送了198套冬季运动服、634双运动鞋。2023年,增设了陈嘉庚研究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举行了第四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会,并同集美区海外联谊会合作,在集美校友会馆设立了“乡情馆”,凝心聚力,为厦门市和集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集美学校委员会和集美图书馆、陈嘉庚纪念馆、集美鳌园景区,在厦门市委统战部统一领导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立足岗位,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已任,建设弘扬“嘉庚精神”的最高地。集美学校委员会以维护发展陈嘉庚的遗业为已任,管理使用好每年从集友银行得来的收益。10年来,投入修护嘉庚建筑约1.5亿元;用于支持各校达1.8亿元。以集美学校委员会为主要依托的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10年来在集美学村奖学、奖教,受奖的学生达4901人次、受奖的教师计622人次,奖励金额计达600.34万元。由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支持,于2017年设立的“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旨在招收“海丝”沿线侨生和港澳台地区集美校友的后裔,到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集美工业学校、集美中学等7所学校留学,8年来已招收1304人,已毕业(含博士、硕士、学士)505人、结业239人。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美学校委员会和集美校友总会、集美区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学党史·颂嘉庚·跟党走”宣讲团,在全市宣讲了100多场。
集美图书馆开展嘉庚精神研究,深挖嘉庚精神内涵,出版了嘉庚文献书目索引工具书《嘉庚文献题录》,在内部刊物《图书馆信息》推出“嘉庚研究”专栏,制作百集短视频《南侨回忆录》(青少年诵读版),举办“‘博文献学’读书分享活动”,开展“陈嘉庚与新中国”等的征文活动,把图书馆办成传承嘉庚精神的社会大课堂。
陈嘉庚纪念馆常年开放,优质服务,同时积极办展。近10年,在馆内办展38次,接待观众约680万人次;在外地办展和合作办展44次。其中,《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展》《同向 同心 同行——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烽火弘歌——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展》《侨之魂 华之光——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图片展》等,都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好评。近日即将展出《沐光前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特展》。近10年,陈嘉庚纪念馆先后被授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和2个省级基地、14个市级基地,以及10所高校“大思政课”的教育基地。
集美鳌园景区自2017年3月实行免费开放后,游客量激增,从2016年的50万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180万人次,至2019年更增至220万人次,疫情过后的2023年达到265万人次。他们还利用节假日,在公园内开展“鳌园寻坊记”“走近嘉庚建筑”等系列活动。对“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进行维修,在“归来堂”举办“嘉风嘉训”主题展览,展出了陈嘉庚遗训二十则、陈嘉庚语录等嘉庚家训,深受参观者欢迎。
(六)
弘扬“嘉庚精神”,真正的力量蕴藏于人民大众之中。
2015年2月,集美区侨英街道东安村老渔民张金发,个人投资创办了厦门环海湾休闲垂钓有限公司,后来又在四面环海的宝珠屿上建立了“陈嘉庚文化陈列馆”,让游客在休闲旅游之余,能更多地了解陈嘉庚,接受嘉庚精神的熏陶。近两年,张金发的事业由儿子张俊平接棒。张俊平便在他的住处办起了“陈嘉庚文化陈列馆”,同时把著名侨贤张家两的故居修葺一新,作为宣传老华侨爱乡爱国的一个窗口。
集美区侨英街道浒井社区民办“艺恩学堂”,常年有200多名学龄前儿童在这里学写字画画。他们向儿童讲嘉庚故事,以陈嘉庚的语录教儿童写字,以陈嘉庚形象和嘉庚建筑教儿童画画。这些儿童回家就跟家长和周边的小朋友讲嘉庚故事,家长也乐着跟孩子一起学画画,传播嘉庚故事。前不久,这个学堂还同浒井实验幼儿园签约共建“红苗嘉园”。这个学堂的创办人陈三五说:“弘扬‘嘉庚精神’从娃娃抓起。”
集美区诚毅合唱团,成立于2019年,是一个由辖区内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联合成立的业余合唱团,现有60人。几年来,他们带着自己创作的大型合唱《嘉庚组歌》,深入学校、社区义务演出了28场,深受好评。今年,他们与华厦学院合作,创作排练大型交响合唱《陈嘉庚组歌》,将于10月17日在集美嘉庚影剧院作首场演出。
今年6月,在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厦门日报社、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校友总会主办,厦门晚报承办的“嘉国同心——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大型全媒体活动,从厦门集美出发,历时40天,行程万里,走访了15个省的15个城市,进行了16场直播,吸引了2亿人次观众。这次“重走嘉庚路”后,“2024年人文集美悦读季”也组织了“行走的嘉庚课堂”,有22人参加“重走嘉庚路”。
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己任,斥资1500万元,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创作以陈嘉庚先生为原型的舞剧《海的一半》。该剧目的主创人员都是由目前活跃于国内舞台一线的艺术家组成,戏剧背景横跨南洋与闽南两地,舞蹈融合闽南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的元素,绚丽多彩、具有近现代闽南文化的风情。凤凰都市文化传播(北京)加盟共同出品,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出品,将于10月20日、21日两天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正式首演。
将于今年10月制成上演的还有福建省广播影视出品的3集纪录片《烽火弦歌》;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摄制的5集纪录片《陈嘉庚》。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已经成为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写于2024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