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5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文 | [新加坡]南治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9年6月6日报道,为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金管局推出了新的币值为二十元的纪念币,正面印有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伊萨的肖像,背面则是八位已故社会杰出人士,其中就有“最为华社熟悉、为推动本地华文教育不遗余力的我国华教先驱陈嘉庚”,这让我不禁想起1961年陈嘉庚先生在北京辞世后,其生前好友黄奕欢先生在纪念文章《赤子丹心照汗青》中的几句话:
陈嘉庚是20世纪初期新马华侨社会的杰出领袖,也是全南洋华侨的主要领导人。他的地位的形成,最初显然是与他的财富有关系,随着他财富的丧失,他的威望与事功反而日隆一日,这与他的献身国事的精神和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是分不开的。
这句话,读起来很平实,但里面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让人印象深刻。通常我们常说,人走茶就凉,或者说墙倒众人推,但为什么陈嘉庚生意失败了,财富没有了,他身边的人不仅没有排挤他,反而愈发敬重他,他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也更加地崇高了呢?我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陈嘉庚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创办于1919年,这所名满东南亚的学府就是在陈嘉庚先生的倡议和资助下开办的。百多年来,华中“自强不息”的校训激励了无数华中人胸怀宏愿,砥砺前行,在各自领域施展身手,挥洒豪情。华中学子的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及典范,无疑就是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的父亲虽有些商业基础,但到后期,经营不善,生意一落千丈,还欠下不小的债务。陈嘉庚在家道衰微之际勇于承担,毫不气馁,而且还替父亲偿还了他本来可以不必偿还的债务,以踏实的作风、诚信的态度、勇毅的斗志和敢为人先的格局赢得了商界人士的赞誉。生意上了轨道,陈嘉庚并不满足,他不断思考,不断寻找商机,也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管理理念,视野从新加坡拓展到中国、东南亚,甚至全球,最终成为海外华侨华商中的商业巨擘。陈嘉庚不惧艰险,勇于创业过程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最佳写照。
陈嘉庚是己立立人的典范
《论语·雍也》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陈嘉庚的时代,先是满清王朝的腐败,后有各派军阀之混战,国家积弱,国人被贴上“东亚病夫”的标签,面临灭种之灾。世纪之交,严复译《天演论》,警醒国人有亡国亡种之虞;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寄望中国“少年强则国强”。而稍后的陈嘉庚,在自己的事业成功之后,则从商业和实业救国的层面探寻富国强民之路,坚定认为兴学启智乃国之根本,指出“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这正体现了他“己立立人”的前瞻性:少数国人成功了,这还不是国家的成功,只有通过教育,广泛地提升国人的智识和技能,让许许多多的国人成功了,国家才会真正富强。陈嘉庚倾资兴学,在新加坡和中国创办各级学校近二十所,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名重一时的厦门大学,作育英才无数。黄炎培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只有陈先生”——在近代中国,有陈嘉庚这样的教育理想的人并不少,真正能够像陈嘉庚这样身体力行去实践“己立立人”的宏愿的,仅公一人而已。
陈嘉庚是爱国爱乡的赤子
如果陈嘉庚仅是自强不息地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只是倾家兴学让更多国人接受新式教育,那还不足以彰显其伟大。陈嘉庚之所以是陈嘉庚,更大程度上因为他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赤子。在海外发家致富的华侨很多,即便不苟安于一己的安乐圈内,也很难有陈嘉庚和平年代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识见和战争年代不惧强敌、大义凛然的勇毅。陈嘉庚的伟大,在于他对家乡的挚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大爱。他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昂起头来,中华民族才能重新雄视寰宇。正因为如此,陈嘉庚站得高,看得远,有异乎常人的格局和胸襟。对家乡,抗战前他独立支撑厦大和集美学校的庞大教育开销;中国解放后,他也时时把家乡的发展放在心上。对国家,陈嘉庚反对内战,冀望各政党和谐协商,和平建国,让战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尽早百废俱兴。任何时候,他都本着赤子情怀,不参党见,不徇私情,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献计献策,鞠躬尽瘁。这一点一滴,又都体现了陈嘉庚超人格局之外过人的担当!
诗人臧克家有一首诗叫《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至于那些沽名钓誉、只顾一己之利的人,虽然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的这首诗用来纪念陈嘉庚,我想也是非常妥切,因为陈嘉庚先生毕生所为的,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陈嘉庚生前从来就反对别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大楼,反对悬挂他的肖像,但他死后,人们不能忘记他,更不会忘记他—仅在新加坡,我们就有缅怀陈嘉庚的“嘉庚堂”,有纪念陈嘉庚的“陈嘉庚地铁站”,新加坡的纪念钞票上也有了陈嘉庚的肖像—实实在在地,陈嘉庚先生还活在我们的心里,他也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作者简介] 南治国,新加坡国立大学汉学博士。曾任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主任、南洋理工大学华文教研中心副主任、新加坡锡山文艺中心主席、怡和轩俱乐部董事、新加坡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华文教育学会理事。现任锡山文艺中心名誉主席、新加坡同德书报社副社长、新加坡宗乡总会文化委员会委员、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