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41 怀念家父许其骏
文 | 许惠泰
1949年迎来了全国解放,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先生之邀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此时的陈嘉庚先生对新中国充满希望,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满怀热忱,决定在家乡福建厦门继续完善教育体系。他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实业家的胆量和气魄、教育家的胸襟和洞察力,重新思考、规划、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亲眼目睹和参与了新中国的成立,急切地想向海外华人华侨和友好人士宣传新中国家乡建设规模和雄伟大略。嘉庚先生计划中家乡教育宣传有三件大事需要进行,包括构思已久的“厦门大学全景”和“集美学村全景”两幅原型油画以及记录嘉庚先生生平史的鳌园浮雕制作,重点向海内外推介宣传,激发广大华侨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爱国热情。
1952年嘉庚先生便向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先生、集友银行林承志了解家父许其骏的近况,想让他完成上述画作绘制工作。家父1900年出生在闽南惠安螺城溪西村,十九岁考入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高师艺术专业。因家境贫困,在学校学习期间家父始终享受着校主陈嘉庚免学费、食宿费、服装被帐等一切学习与生活的费用的优厚待遇。六年高师艺专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秀,嘉庚校主遂拨出集美学校“成美储金”,供家父到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艺教系图工组攻读。经三年上海美专的深造,家父的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嘉庚校主所赞赏,破例给他第二次使用“成美储金”的机会,保送他到日本留学。家父到日本攻读工艺美术专业的竹编设计。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使家父在日本更加刻苦学习,他的艺术造诣进一步得到提升。
家父受嘉庚校主的重托,再回集美,承担起鳌园石雕的版面设计与展物的雕刻图纸的绘制工作。嘉庚先生对任务、工作要求十分严谨,从讲述到创造记录,亲力亲为,才有了要求家父搬来他寝室同吃同住,以便他随时口述,细致讲解并介绍南洋一代的风土人情,并要求父亲仔细记录,参考创作,从而完成了嘉庚先生奋斗一生的伟大心愿,并按各个时间时期计划为21幅浮雕创作,因当时父亲留日完整学习了日本的浮雕绘画艺术。石雕艺术时价值很高,很多艺术手法家父说了是他留日学习的借鉴日本浮世绘的版画艺术,和民间艺人作品不一样。
在创作厦门大学全景中,父亲怀着对嘉庚先生培养感激之情,应用了中西画风格的结合,初稿完成后,深受校主及王亚南校长的一致好评,当即王校长决定绘制一幅(350cm*100cm)巨幅油画,一幅悬挂厦大礼堂,另一幅校长亲自决定题写“嘉庚先生惠存”字样,用船护送集美,交校主收藏。
在厦大全景图完成后,鳌园生平记要图开始创作,共设计为21幅:1.南轩私塾;2.海地探物;3.扯取花生;4.削取海蚝;5.掘取地瓜;6.搭船出洋;7.米商服务;8.回梓完婚;9.黄梨罐厂;10.栽黄梨园;11.栽树胶园;12.熟米机厂;13.福建保安会;14.办集美学校;15.购三轮船;16.办厦门大学;17.组织南侨总会;18.新加坡欢迎安全会;19.重庆市庆祝安全会;20.南侨回忆录;21.新中国观感集。共21幅。完成创作绘画后交惠安石工匠精雕浮雕安装。
当集美学村全景图定稿后,校主对家父说此任务非常重,计划绘画五、六十幅画,并全部发往世界各地,让有华人华侨及校友会的地方,都能挂上“集美学村全景图”。校主还会每次去海外亲自带上画作,亲手交到校友会负责人手中,积极宣传新中国的翻天覆地变化的奇迹。家父为完成校主交代的任务,有一段时间还由于操劳过度,致使肺咳血,嘉庚先生就交代海外印尼亲属寄来很多燕窝、血燕给父亲食用,以便早日康复完成画作。嘉庚先生对学校教师、学生、校友的工作、生活都无微不至地关心,为了让我们一家生活稳定,父亲无需集美、厦门岛两地来回奔走,特将“集美校友会所”住宅一套赠予父亲,让我们一家安心生活。宽敞的大厅和工作室,让家父能在安静明亮的工作环境中,绘制出五十多幅集美全景图。
今年是嘉庚先生150诞辰,我作为有幸曾与校主嘉庚先生一起生活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晚辈,每每回忆起这些往事,总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记忆犹新,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