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43 鹭江的风,暖暖吹
——一座城,一幢楼,一个人
文 | 吴梅影
风从鹭江来
站在鹭江道和中山路口,举目望去,红砖白墙,多的是具有闽南独特风貌的建筑,迎面而来的,为一幢独具特色的酒店,即1958年始,历时近两年建成的当时厦门第一高楼、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鹭江宾馆。
1843年,英国在厦门设立领事事务所,标志着厦门历史上第一个外国领事馆的建立。领事馆所在的鼓浪屿部分区域,以及鹭江道上的厦门海关关署,同为英租界的组成部分。升平路,又称番仔街,成为英租界的核心区域。而鹭江宾馆,就迎着海风,站立在升平路口。其所处位置,被老厦门人称为“海口”,为鼓浪屿和厦门岛之间的海滨地段。海面上常有很多美丽优雅的白鹭盘旋飞翔,故得名鹭江。风从鹭江来,使其注定成为20世纪初,中西交融、风云际会的起点。

见云海苍苍
遥想当年,山河凋敝,民不聊生,或许我们可以说,这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在冥思苦想怎么过得舒适,有人却依然在为求得温饱而挣扎。多数人,在大时代的裹挟之下,难免为身不由己的后者。
生活于彼时彼地的厦门人,是不幸的——一代代被人欺凌,被人歧视,被人压榨;但同时又略微安慰说,或许他们又是幸运的,作为这个城市的市民,及早被教化,受时尚之风引领,能够接触音乐,弹奏钢琴;能够学医,服务大众;能够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能够通晓文学艺术,吟诗作画。……甚至还可以这样理解,在积贫积弱、狼奔豕突的中国,部分人占得知晓礼尚往来、西方文明的一点点先机。
那时的升平路上,还没有鹭江宾馆。只有大清厦门一等邮局、英厦门海关关署、台湾银行、汇丰银行,以及经由侨商建造的厦门自来水厂大楼……一一看过来,历经无数爱国华侨以及同胞倾尽十年心力,筚路蓝缕建成的这条路曲曲折折。可以说,文明的曙光,还未曾照耀如今鹭江宾馆所在的这一片荒凉的、滨海新填起的地块。这里,曾是抗战期间流离失所的民众栖息的避难所,竹棚草屋,用来施舍粥饭。
海水鼓波浪
站在鹭江宾馆的露台上眺望,对岸鼓浪屿美景尽收眼底。2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带着孩子走入鹭江宾馆。这时,距离鹭江宾馆建成,已然过去40多年。
宾馆虽内部陈旧,外墙老去,依然难掩其风华。坐在露台上品尝美食,苍烟落照,听《鼓浪屿之波》悠然唱响,直至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看或远或近,星星点点的灯火,随潮水摇晃在深蓝的海面……会想,或许此时此刻,正有一位诗人,在鼓浪屿上,以彩笔书写着诗篇?心中随即涌起许多的温情来。
是的,温情,是厦门这座小城最深沉的人文魅力。
地处20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西风东渐,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融通,厦门陶冶出自己独有的城市情调:随性自然、彬彬有礼、从容有度、适可而止。即:
略带矜持的自尊;
顺其自然的从容;
推己及人的体谅;
光而不耀的慈悲。
血与雨的融合,新与旧的交织,土与洋的兼容,在两种极端体味之间蜕变成长,丈量着一个个生命能够拥有的宽度。其最根本的底蕴是,既被繁华震撼过,又被质朴感动过;既被富裕洗礼过,又被贫穷虐打过。爱而不宠,亲而不昵,敬而不仰,信而不迷。
曾经这样对朋友介绍说,厦门市民的文明程度极高。接触过这座城市的许多人,他们郑重其事对待生活,善待自己,同时也彬彬有礼尊重他人。人是生命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生命的主体而不是工具。这就是厦门文明的根基。由此而荡漾开来的温情,就给人以一种会心、宽心和暖心的自在。厦门的温情,犹如春风化雨,适时,自然,毫不做作,来去无痕。
思乡水茫茫
鹭江道54号,鹭江宾馆站立在厦门“新外滩”的中心点之上,是与上海外滩相提并论的鹭江海滨。
新中国成立后,途经厦门往来的国际友人,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可供歇息,因此1958年,经陈嘉庚先生提议,国务院拨款建成鹭江宾馆。作为厦门标志性风貌建筑,它自建成以后,便是鹭岛最负盛名的酒店之一。
“鹭江宾馆地理位置佳、服务质量好,侨胞口口相传,也为厦门城市旅游做了很好的宣传,让更多人想来厦门。”有位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主导鹭江宾馆的改造的厦门文史专家这样评价。从文化记忆传承角度看,鹭江宾馆在外观上已足够经典。
今日,它与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嘉庚建筑群落一起,以绝美的姿容,共同见证着历史的风华烟云,见证着嘉庚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当然还有,依托于建筑细节,譬如《鳌园博物大观》所雕刻的,那些“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穿衣吃饭如厕的规矩,连同身处嘉庚故里耳濡目染的寓教于乐,为厦门人基因中带来的文明血脉,知书守理的与众不同,坚守的道德底线,以及作为中国人该有的人间烟火。嘉庚公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之中华古礼与鹭江宾馆“西餐要怎么吃,洋酒要怎么喝”之西洋新风的深度碰撞,仿佛得见和蔼的嘉庚先生站立眼前循循善诱:我虽见过世上顶尖的奢华,饮过人间极品的美酒,还是最爱故乡的地瓜粥与海蛎煎。
潮连风浩荡
自2023年起迄今,鹭江宾馆正在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彻底整修——嘉庚建筑、花砖、彩玻,这些偏南洋风情的建筑艺术叙事风格,是鹭江宾馆的强项。酒店将结合当前消费市场的主流需求,将“内外兼修”的人文品质以更好的方式呈现。
另外,骑楼、茶艺、藤编、陶瓷、戏曲……这些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要素,或将出现在这次改造中。
举例说,未来鹭江宾馆一楼大堂,将大量采用中式对称设计,色调稳重,配以自然光影运用,突出舒适、优雅、奢华等要素。比如,大堂一侧将设置“一九五八”钢琴艺术长廊。
最大的变化,当属一楼从原有的“一门进出”,变成“四面八方”的开放式酒店。这次改造,宾馆后面的海后路部分公房一并整体打造,将采用酒店+文化商业的思路,做整体规划与联动提升,在带动商业价值提升的同时,将宾馆变为住—食—赏—玩—购的城市文化探索型建筑遗产酒店综合体。
鹭江两岸百年风华,多维文化融入光阴故事,从一家酒店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此次的设计目标仅有一个:打造厦门最好的“文化体验型酒店”。
期待着,鹭江宾馆洗尽铅华,露出它最初的绝世容颜。
许多次,带朋友前往鹭江宾馆品尝厦门本地著名小吃,总要感叹岁月长河中流淌过的点点滴滴的悲欣交加,畅想着它美好的前世今生。终究是,在生命中遇到的所有过往,都值得我们珍藏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