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024-6,8 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竣工 重新开放

1019日,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竣工仪式在陈嘉庚先生故居举行。中国侨联原党组书记、主席林兆枢,中国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桑宝山,福建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思一,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等嘉庚后裔代表,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代表,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镜波,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会长赵明光,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兼秘书长、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馆长庄诒晶,厦门市、集美区有关部门领导,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相关院校、机构代表和集美学校师生代表约70人参加仪式。仪式由厦门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侨办主任许毅青主持。林兆枢、陈立人共同为“陈嘉庚先生故居”匾额揭牌。

陈立人先生代表陈嘉庚后裔致辞。他感谢厦门市委统战部、厦门市文旅局、集美学校委员会等单位对陈嘉庚先生故居修缮复原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他表示,这次故居的保护修缮,复原了1958年时祖父在这里居住时的场景,把大家带到这段历史里。他衷心希望,祖父艰苦朴素、爱国兴学、关心祖国建设的精神能不断地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百年故居复旧观

陈嘉庚先生故居(原称“校主住宅”“校主厝”),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嘉庚路149号,始建于1918年,总面积近700平方米,是陈嘉庚、陈敬贤及家眷回国时工作和生活的住所。1939年,校主厝遭到日军飞机轰炸,“仅余空壳”。1950年,陈嘉庚先生回到集美定居,他坚持“先公后私”,直至集美学校校舍修葺完成后,才于1958年修复个人住宅,其晚年在此工作、生活。1980年,校主厝经全面修缮后,设为“陈嘉庚先生故居”。

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10周年。集美学校委员会于5月份启动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张志方介绍,此次工程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针对房屋渗水、墙面剥落、构件破损、水电不符合现行文物管理要求等问题,对建筑本体进行保养性修缮;二是将室内的布局和陈设还原为陈嘉庚先生1958年至1960年间在此居住、生活的样子,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感悟嘉庚精神的实景课堂;三是对室外庭院进行优化提升,加大游客承载量,并设置“陈嘉庚先生故居历史变迁”主题展览。

此次室内复原将陈嘉庚先生故居一楼复原为1958年集美学校委员会的办公格局,含总务处、秘书处、建筑部、会计处和传达室,二楼的办公室、卧室、盥洗室、餐室,以及秘书室、会议室(也用作会客厅)、警卫室则“原汁原味”地再现陈嘉庚先生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原样定制”的沙发、算盘、拐杖等物件均按照陈嘉庚先生居住时的位置进行摆放,他的衣物被褥,有的来自南洋,有的已打满补丁,虽做旧复制难度很大,但也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留故居原貌,早在2022年,集美学校委员会即启动“陈嘉庚先生故居”数字化复原项目,多次邀请陈嘉庚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当地长者和专家现场回忆当年故居的室内布局和家具陈设。通过口述资料和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完成了1958年时期“校主厝”数字化建模工作,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陈嘉庚先生当年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一物一隅皆故事

两张不配套的沙发

80多岁的陈嘉庚先生因腰部酸痛,习惯于坐在沙发上办公,但他的沙发扶手是弧形的,不便在上面写字。于是,他嘱托集友银行上海分行经理邱方坤替他“买一把靠手是平面的旧沙发”,还叮嘱只买一把。邱方坤便给他买了一把有平面扶手的旧沙发,而原有的沙发,陈嘉庚舍不得扔,就和新进的摆在一起。就这样,这两张不成套的沙发并排摆在会客室里,嘉庚先生用它们接待了八方来宾。

夜半算盘声

深夜,人们经常能听到从二楼陈嘉庚工作室传出来的阵阵清脆的算盘声。拨打算盘的是陈嘉庚先生,他老人家在核算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每一个工程的开支,或做每个月的收支预算。陈嘉庚先生主持这些经费的开支,均以节约为原则,有盈余也点滴归公。

栉风沐雨的拐杖

在陈嘉庚先生的遗物中,有4根手杖。两根较新的,供他外出或出席大场合时使用;两根较旧的,是他巡查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工地时用的。那时,陈嘉庚先生每天两次到集美学校、每周一到两次到厦门大学查看工程,风雨无阻,寒暑不避。他每次步行好几里地,手杖与他形影不离,伴随着他栉风沐雨,虽有多处磨损,但他仍视如珍宝,舍不得丢弃。


(东霞 林桂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