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024-6,41 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涯

| 黄庆兰

一次改变命运的难得机遇

19568月,我在集美中学初中毕业,复习备考高中时,部队到校来征兵,我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前去报名参军,这是我从爱国到报国的人生机遇。

那时的我年轻、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期待。经过部队体检和政审,我既然被无情的刷下来,究其原因,我是归侨,被刷下来的。当时那个年代对出生成份要求高,看来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参军梦就要落空了。我想不能就此罢休,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我向政审员请求给我一次改造、锻炼和考验的机会。如我符合要求,我就留下继续当兵。他们答应了我的请求,让我到第十野战医院报到。这是我人生无数个转折点又一个新的开始。

那一天我头带着红五星帽子,穿穿着崭新的军装,带着满腔的热血步入那座庄严的军营,对未来充满无尽的憧景,我渴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军旅生涯中给予我的砺练和馈赠

当时医院是在江头乌石埔浦农村里,伤病员就住在老百姓家的大厅里,那像驻军医院,条件(环境)艰苦,医生查房,护士打针、送药、护理、不管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从村头到村尾来回穿梭。夜间没电灯提着马灯查房。我和战友们用“从不畏苦”和“从不言累”来注释生命的白衣战士和贴心为伤病员服务,把党和军队的关爱送到伤病员服务心坎上。

1958823日,炮击金门时,医生和护士白天、夜间在黑暗潮湿的源山坑道收容伤病员直到炮战结束。我和战友们除了日常医疗,护理工作,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整理内务,进行军事训练,打石子,抬石块盖房子。生产劳动种菜、挑水、食堂用煤渣烧火做饭做菜 ,我和战友下班后推着板車到工厂拉回煤渣或下海捞海菜供食堂,这是我们日以继夜每天要做的事情。我因为出生不好需要更严俊的考验。我被专门下放到生产队,劳动段炼。种荣菜,喂猪,挑粪。还下连队当兵两年跟着战士摸爬滚打。天天背枪练兵,夜间拉练。文化大革命时到第一医院、中医院、越剧团等地方“支左”、在思明区实验小学当校外辅导员。反正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哪里艰苦在哪锻炼。寒风凛冽,我不畏寒,烈日炎热我不惧苦暑,在训练及劳动场上我挥汗如雨,汗水湿透了我的军装,风雨中历练了我的人生,拼搏中历练坚韧的意志,在工作中争优争先争效勇挑重担、勇敢当先,在尽责中成长。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圆满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终于感动了部队领导,让我继续留下当兵,圆了我梦寐以求的参军梦。聊以自慰的是我这一身军装穿到退休经历了三十六年的军人岁月。

无怨无悔的三十六年军旅生涯

我怀念军旅发涯那段时光,那是我无怨无悔的军旅岁月。在军旅生涯中我学到了不仅是技能和知识,更是一种精神和品德。军人如石,军人矗立在风雨中任凭岁月冲刷,始终屹立不倒;军人有爱"家国情怀"是军人永恒主题。"舍小家,为大家,用无私奉献书写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1962年我刚生完小孩4个月,遇到紧急出征,就把孩子放在床上,人就出征了。用生命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军人的岁月,一如壮士的征途饱含辛酸和荣光,那些辛苦就军人自己懂得,这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的苦。每一次起早晚归,每一次严寒酷暑、军人都在默默承受。然而在磨炼我们的意志,塑造着我们的品格。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

我怀念那段时光,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在部队里我获得了友情、亲情和爱情。在那里我经历了苦难和挑战,但我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用自己的血汗书写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时光匆匆,军旅情深,虽然我退休离开了军营多年,但军营却成为我永远的记忆。在军营里我渡过了人身最宝贵青春岁月,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如今我已是85岁高龄,走路身姿挺拔。每当我走在路上,人们都会夸赞我行姿挺拔,这让我无比自豪,这是表像,更是内心对军人本色的坚守。

回顾三十六年的军旅生涯,我曾是一名军人而感到骄傲荣耀永保军人本色,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坚守军人的信念和标准,我会用行动,告诉每一个人,即使年华老去,军人的荣耀和本色不会消失。它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我走到哪里,那军人的荣耀和本色都会伴随我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