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编者按

作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弘扬嘉庚精神 做新时代好青(少)年”厦门市中小学(含中职)学生征文比赛,由厦门市教育局与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联合举办。征文期间,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各中小学及中职学校的1052篇优秀作品,经过专家评审,本次征文评选出了一等奖 67 项、二等奖 161 项、三等奖 262项,并评选“优秀教师奖”及“最佳组织奖”。颁奖仪式于1018日晚上,在由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主办,集美工业学校承办,厦门广电集团节目中心策划执行,联合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大田一中、集美中学、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市大同小学共同演出的“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特别节目——《光辉旗帜 嘉庚星耀》”大型晚会上举行。

本期《集美校友》选登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和中职组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各一篇。


2024-6,49 嘉庚精神伴我行

|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高二(3)班 许若诗

暖风轻拂过灿烂的凤凰花,又是一年,夏末。

拉开车门,上车,窗外,灿阳下的白城沙滩,高耸挺拔的双子塔,雾气中若隐若现的现代建筑群,黛绿中的红屋顶,熟悉的风景从眼前一一掠过,恍神,往事浮现。

儿时初识杏红檐。记事起,便常常跟着爸妈,到厦大走走。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穿过充满现代性涂鸦的芙蓉隧道,漫步于波光粼粼的芙蓉湖边,驻足于红瓦白砖恢宏气派的建南大礼堂前,一路上,爸爸深情地忆起自己在厦大奋斗的时光,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每每在不知不觉,便会来到群贤楼前。抬头,高大的铜像跃入眼前,那是一位西装革履,左手握着拐杖,右手执帽的绅士,总是深深地凝视前方。从爸爸口中得知,这位就是陈嘉庚先生,一位创立了厦门大学的爱国华侨。每到此时,爸爸便开始为我细细讲述嘉庚精神的内涵,以及陈嘉庚先生的光辉事迹。“忠公,诚毅,勤俭,创新。”我默念着爸爸说的话。稚嫩的孩童,懵懵懂懂,望着高高的基石上“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烫金大字,只觉得雕像十分庄严肃穆。

年少渐悟赤红心。时间斗转星移,转眼间,我便揣着家长老师厚厚的期望,步入了初二。渐渐地,我开始疲于繁忙的课业,习于满满当当的任务安排,可心底里却源源不断地涌出迷茫——我究竟为何而学?爸爸似乎读出了我眼中的焦虑与不安,一个周末,“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或许可以解开你的困惑。”就这样,我来到了陈嘉庚纪念馆,碧海前,青树边,“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静静矗立。我跟随人群,进入大厅,里面摆满了陈嘉庚先生所留下的足迹,在这,我了解到了陈嘉庚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个华侨世家,年纪轻轻便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橡胶大王”。在事业成功后,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在意识到中外教育的巨大差距后,便决心为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建立了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甚至不惜掏出自己家中积存的积蓄,提出“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感人之言。爸爸为我介绍着,我不禁深深为之一震,厦门过去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落后而贫穷,陈嘉庚先生的执着,果决与奉献无不令我动容。爸爸深深地看着我“陈嘉庚先生所留下的,不仅仅只有这些学校,他留下的一样东西,更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我看着他,又不禁忆起儿时夏夜,树上树下早已洒满了朱红的凤凰花,摇着蒲扇,坐在树旁,听着爸爸讲自己当年如何以嘉庚精神为引领,在学习与生活中坚定志向,不断成长。讲完后,他总是动情地说道,“嘉庚精神是每一位厦门人都应刻入骨髓的东西,是厦大人最珍贵的宝物。”

眼前的光影重叠,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已经成了稳重成熟的大人,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发光发亮,不改的,是那份真诚与热爱。我继续往前走,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使陈嘉庚先生与一代代厦门人能够如此坚定地走下去。在辛亥革命时期,陈嘉庚加入了同盟会,在抗日战争时,他更是带头捐款,并发起号召,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他的一生,并没有奢华浮夸的铺张浪费,而是始终秉持着“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他的坚定,他的节俭,他的倾力奉献,全部都源自于他对祖国,对家乡,对这片土地上同根同源的中国人的深深热忱。如果只用一种颜色来定义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我想,那绝不是虚浮的黄,也不是低沉的黑,而是红,大气庄重而能包容万物的中国红!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走出纪念馆,我的心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感,先前的迷茫早已烟消云散,金色的阳光下,是勇敢而坚定的少年。

思绪回笼,我望着窗外,密集林立的现代建筑群与绿树红瓦的古朴风情融为一体,光芒四射。过去不曾被人们记起的小渔村,正是在一代代如陈嘉庚先生一样的厦门人十年如一日的创新探索,砥砺前行下,成为了兼具经济实力、贸易竞争力、科技创新力的现代化都市。

长大终承殷红意。下车,从鲜红的操场边拾级而上,我再次穿过浓浓的绿荫,来到铜像前,陈嘉庚先生依然像百年前一样站在那里,与记忆中的严肃不同,我分明看到,他的眼里充满着平静与慈祥,遥望着一个个为祖国发展奋斗的生命,遥望着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