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025-1,14 华侨大学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
陪伴式语言服务,赋能中国企业“出海”

20223月,华侨大学获批由商务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授牌的首批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基地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管理模式,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致力于搭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国际中文+产业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语言+职业+产业”创新项目,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国际经贸合作。

中国企业“出海”陪伴式语言服务

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出海”企业量身定制涵盖海外员工“中文+技能”速成教育培训、中国员工当地语速成培训、语言翻译、企业中文教育平台研发以及海外人力资源供给等综合性服务。

2022年以来,基地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厦门梦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卫浴五金制造商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为上述企业10余个国家的中外员工提供语言服务课程,已累计为企业培养近千名中外员工骨干。

实施亮点

机制:全新的海外员工中文速成训练模式

通过“线上+线下”“长期+短期”“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员工语言服务培养方案,创新企业海外员工中文速成培训实施策略,并自主研发“同心中文·智慧语言学习平台”(APP)支持系统,实现企业个性化定制教学。

内容:复合式的海外员工中文速成培训课程

整合国际中文速成教育资源、技术和方法,将基础中文、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管理理念等知识体系有机融合,综合学习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等多元要素,研发“通用中文+产业中文+管理智慧+中华文化”复合式培训课程,有效地帮助学员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力。

策略:独特的海外员工中文速成教学方法

实施“一生一档一策”的个性化引导和管理策略,以激发学习动机和改进学习效能为着力点,综合运用AI教学、场景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提升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中文速成教育服务精准而高效。

应用:沉浸式海外员工中文速成学习场景

组织企业海外员工走进中国企业、家庭、社区、学校、城乡,将语言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互动有机融合,搭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语言学习应用场景,展现中国“出海”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实施成效

精准高效地提升了企业海外员工运用中文与中国员工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走出了一条文化促融的企业员工属地化培养新道路,保障企业在海外安全、可持续运营。

这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在华侨大学,我不仅学习了中文,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跨文化交际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这对于我在紫金矿业集团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我期待将这些新的认识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未来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紫金矿业集团塞尔维亚员工 Dejan Stefanović

在趣味中文课程的学习中,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连接不同的文化和人群,中文的学习让我对“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紫金矿业集团喀麦隆员工 Dejan StefanovićTchaha Emic Neree

中文很难,但是在老师的热情教学和辛勤辅导下,我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可以直接用中文和领导交谈,和中国同事交朋友,我也对自己在公司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越南员工 潘明珂


技能提升

提高了海外员工专业技能学习水平,帮助员工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提升了企业本地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汉语水平,还让我对象屿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入地理解,给我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参加印象三期之前,我是一名现场翻译。如今,我已经担任了副总经理的秘书。

——象屿集团“印·象三期”研学营 小雪

在这里不再是单纯语言学习,而是出于工作需要,与产业高度契合。回印尼后,我在工作中变得更容易与同事互动,我还得到了同事们的信任,开始做周报、月报和年报,还准备会议材料的PPT。

——象屿集团“印·象一期”研学营 圣平阳


模式创新

探索出了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构建了面向中国“出海”企业陪伴式语言服务新模式,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

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我的职业发展获得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回到印尼后我主动申请从财务部转岗到了组织与人才发展部。我想发挥自身的力量凝聚更多的年轻人,让中国与印尼两国的年轻人更融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象屿集团“印·象一期”研学营 瑞安托

象屿集团印尼OSS项目使我的家乡——肯达里从一个偏僻的渔村,一跃成为现代化钢铁冶炼基地,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冷清的乡村现在变成了热闹的商业街……这次到厦门学习,我被老师们,集团总部的同事们,厦门市民们的热情、友好、淳朴所感动,学习到了中国的这种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精神,我们和中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对未来中国和印尼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更加充满信心。

——象屿集团“印·象一期”研学营班长邓海龙

(董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