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9 集美校友陈乃昌笔下的周恩来总理与陈嘉庚校主
文 | 陈克振
祖籍安溪县的集美校友陈乃昌,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身边工作,又与校主陈嘉庚见面,他撰写了《追随周恩来的岁月》一书,记载有关周恩来总理与校主陈嘉庚的故事。最近笔者在撰写陈乃昌事迹时,也整理了周恩来总理与陈嘉庚的故事,以及笔者了解的有关故事整理出来奉献读者。
谆谆叮嘱问候陈嘉庚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曾任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毕业于集美师范的陈乃昌,从1938年起,由党组织派往第三厅宣传部负责宣传工作,长期跟随周副主席。
有一天,周副主席在翻阅宣传画报时对陈乃昌说:“你是集美学校的学生,应该可以和陈嘉庚先生通讯吧?你现在的宣传工作岗位,正好可以通报团结抗战的情况。寄点宣传书刊给陈嘉庚先生,他会欢迎的。”
周副主席又说:“陈嘉庚先生早年参加同盟会,赞成‘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宗旨。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倾资兴学就是其爱国主义最为难能可贵的表现。日寇侵略中国,妄图沦我国土为殖民地,嘉庚先生对此是同仇敌忾的。寄些反映团结抗战的书画,他会感到鼓舞,会高兴的。你写好信,选择一些书画,让阳翰笙托由香港寄出。”
周副主席接着又说:“你在信里要写清楚你是集美的学生。你现在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岗位,要做点说明。嘉庚先生有强烈的爱国心,我们的团结抗战、抗战到底的主张,必能得到他的共识。写封信,寄些书画,是贯彻毛主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项具体措施,要做好,经常做。”陈乃昌感觉到周恩来副主席的谆谆叮嘱,是真挚、坦诚的,是有远见卓识的,都是为了抗战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爱国侨领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组织华侨筹赈支持祖国抗战。又应祖国的需求,发动华侨机工回国抗日。他还带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开展慰劳活动,在重庆见到蒋介石,再到延安见毛泽东。
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由新加坡经仰光转抵重庆,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安排陈嘉庚住嘉陵宾馆,这里依山面水,戒备森严。尽管如此戒备,崇敬校主陈嘉庚的陈乃昌,还是想方设法,连续三次进入嘉陵宾馆,拜访校主陈嘉庚。
周副主席会见陈嘉庚
当年7月21日,周副主席在重庆嘉陵宾馆与侨领陈嘉庚见面。陈嘉庚见到周恩来深邃的智慧,恢宏的气量,谦诚的态度,平易的谈吐,苦口婆心的阐说,令他深感信服。周恩来说,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必须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国共分裂;坚持民主进步,反对倒退。陈嘉庚很赞成这个方针。
周副主席对陈嘉庚说:“国共合作是历史的潮流,国民党受到各方批评,才推动两党进行谈判。”见面后,陈嘉庚感慨地说:“中国共产党有人才啊!”表达了他对周恩来的崇敬。
7月25日晚,陈嘉庚在国民外交协会演讲“西北之观感”,陈乃昌前往参加。陈嘉庚讲闽南话,陈乃昌将校主的讲话记下来,并在深夜把记录稿送到周公馆,让周副主席和叶剑英阅看,周副主席赞扬陈嘉庚是凭着“良心与人格”讲话的,是根据事实颂扬延安的讲话。
陈嘉庚得知国共正在谈判,妥协有望,可告慰侨胞。但从他在国民外交协会演说后,国民党人的不满,蒋介石当面痛骂共产党,使他顿觉阴云四布,他在致函蒋介石辞行说:“若欲消灭共产党,此系两党破裂内战,南洋千万华侨必不同情。”义薄云天,不畏权势,令人感佩。
周恩来对陈嘉庚的生平是熟稔的,称是一个严正的长者,这是他的崇高爱国主义思想,凛冽的民族气节。称他回国慰劳,反对国共摩擦,坚持枪口对外,打败日寇,复兴民族,是他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会见后,陈嘉庚对周恩来崇敬无比,相互间建立了深厚感情。
1941年秋的一天,国民党行政院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在重庆开锣劝募,蒋介石参加了劝募委员茶话会,其行径是在皖南事变政治上大失败之后,企图对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中间人士的麻痹拉拢,以塑造举国一致的假象。
劝募会要在海外华侨中推销公债,曾急电陈嘉庚,请其主持一切劝募事宜,并说将派劝募会秘书长往新加坡面聆明教。陈嘉庚立即回电,痛陈南洋华侨热爱祖国从不后人,自抗战军兴,各属华侨同仇敌忾,曾已义捐巨额侨汇,足供抗战军需而有余,并可充作银行发钞的储金准备。
回国担任国家领导人
陈嘉庚在客观事实中明辨是非,认识真理,不管任何人,无论地位高低,谁要歪曲事实,“指鹿为马”,靠谎言与谬论骗人,他都不会容忍,必欲抗争到底。他在延安的观感所得和对福建故乡时弊的抨击,就是明显的例子。周恩来副主席十分称道嘉庚先生“凭良心和人格”说话办事,有着至为可贵的教育意义。
周副主席认同陈嘉庚一贯反对国共破裂、反内战,一贯支持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抗战到底、驱逐日寇出国土的思想主张,他说这种思想应该广为宣传。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首次全国政协会议,党中央决定邀请陈嘉庚代表海外华侨出席,并由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出面邀请。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出任国务院总理。陈嘉庚也回国担任全国侨联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国家的领导人,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贡献。
1958年元月间,陈嘉庚突然身患重病,住进上海华东医院治疗,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右眉上端,不幸患了癌症。次年转到北京治疗,周总理和党中央特意安排他住进后圆恩寺,由日坛肿瘤医院吴桓兴院长负责,对他进行放射治疗。
陈嘉庚在后圆恩寺养疴住了两年时间,周总理常来看望他,了解到陈嘉庚无论疾病怎样痛苦,从不呻吟一声,直至右眼失明,犹神态自若。在这期间,他关心时事如故。每天早午间要让看护他的叶祖彬,读报一小时给他听,他总是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屏息静气地听着。他重症在身,却旷达乐观,对个人的生命安危,表现出少有的坦然。周总理对他能坚毅地与严重的癌症作斗争的精神深表赞赏。
有一次总理突于夜间来访,专程前来看望陈嘉庚,问候他的起居饮食情况,随后就匆匆离去。陈嘉庚校主对此感动至深。总理走后,他表情沉重地一句一句地说:“开国宰相日理万机,只顾别人不顾自己,还来看望我这衰残无用的老人啊!”

周恩来总理把“看陈嘉庚”写进台历
1961年6月下旬,嘉庚校主病情突趋恶化。6月23日,周总理前来探望时,校主已是双目紧闭已失去知觉。周总理在前厅会客室,即时邀集吴桓兴院长等中西医务人员以及亲属亲友谈话,嘱咐竭尽全力抢救!但是由于病情恶化,陈嘉庚先生因抢救无效,于1961年8月12日0时15分在北京逝世。
陈嘉庚先生逝世后,国务院成立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周总理出任主任,妥善安排陈嘉庚先生的治丧事宜。这是很高的规格。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隆重的公祭陈嘉庚仪式。仪式完毕后起灵,火车专列于当天下午由北京开往厦门,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庄希泉和有关领导人,随车护送陈嘉庚先生回故土。20日下午3时,火车抵达集美车站。福建省和厦门市一万多人在车站接灵,护送陈嘉庚先生回故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