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025-2,25 珍贵历史图片背后的华侨抗日救国故事

| 林东霞

这是一帧珍贵的历史图片,图中28人统一着装黑衣白裤,一字排开,立于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今武吉巴梳34号)门前,该图片拍摄于1928111日下午。图中人员图像虽不够清晰,但是从下面的文字记载可知这些人员均为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董事部成员,据考证其胸前佩戴的是筹赈会徽章。陈嘉庚居中,从左至右分别为筹赈会董事李光前、区冕堂、邓登鼎、陈开国,文牍主任李铁民,董事何葆仁,财政刘炳思、谢天福、林金殿、黄有渊、吴胜鹏,财政主任李振殿,副会长陈秋槎,正会长陈嘉庚,庶务主任黄奕宣,庶务丘继显、汤详藩、李亮琪,查账周献瑞、林竹圃,董事李春荣、罗承德、林雨岩、黄芹生、蔡宝泉、侯西返、伍季寿。从名单可见这些人来自新加坡华社各个帮派,多为各帮侨领且不少人是怡和轩俱乐部会员,当时怡和轩被誉为百万富翁俱乐部,会员皆为华社精英,陈嘉庚为该俱乐部总理。

当日,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董事部成员聚集在怡和轩俱乐部召开山东惨祸筹赈会临时第十三次会议,并在会前合影,从而留下了这帧历史图片,弥足珍贵。当天会议的议题是通报筹赈会5个多月来的筹款总数、讨论为树立蔡公时铜像及其同难者碑拟向社会广泛征集图案等事项。会后,筹赈会即登报向海内外广泛征集蔡公时铜像及同难者碑设计图案。

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源起于“济南惨案”。192853日,“济南惨案”爆发,消息传到新加坡,华社群情激愤,爱国侨领陈嘉庚更是义愤填膺。511日,怡和轩俱乐部发出重要传单,通告社会各界召开全侨大会,商讨赈济山东难民问题。传单全文如下:迳启者,造物不仁,刍狗万物,山东惨祸,警耗频传。凡我华胄,莫不心催,同人等中原北望,空殷匹夫救国之心,恤邻救灾,敢忘拯饥扶溺之责,不揣绵薄,泣告同侨,共扩胞与之怀,冀为涓滴之助,因拟吁借本坡中华总商会,择日开全侨大会,讨论救济山东兵灾各种事宜。夙仰诸公义赴人先,勇不落后,如荷同情,请就四日内惠复,以便联同发起,提付商会解决,窃谓此事,异乎寻常慈善,所关甚巨,望速示教,免误时机,临楮悽怆,无任企梼,即祝合祺。民国十七年五月十一日 怡和轩俱乐部启。

该通告一经发出,即在新加坡华社中广泛流传,短短4天,即有122个社团热烈响应。517日下午,各帮各界代表千余人聚集中华总商会。会议盛况空前,侨众情绪高涨。陈嘉庚主持大会,成立“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筹赈会的设立有两个目的,“一是在筹赈山东惨祸以救灾民,二是在团结吾侨以御侮辱”。大会公举陈嘉庚为主席(会长),陈秋槎为副主席(副会长),另按照中华总商会组织法,分帮推选、大会通过,组成一个32人的工作委员会,办事处设在怡和轩俱乐部。一个由陈嘉庚领导的持续9个多月的声势浩大的华侨爱国运动自此展开。

在陈嘉庚的领导下,筹赈会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筹赈会分财政股、查账、总务股、文书及筹款组,制定委员日常工作时间并严格执行,并在122个社团基础上扩展招募新会员、在四家中文报纸上广泛宣传、在马来亚展开募捐并催促各主要城镇成立类似筹赈会。筹赈会将新加坡划分为14个区,由14个筹赈团到指定地区挨家挨户劝募,还鼓励各会馆、帮以及社会、文化、专业、宗教团体和学校在各自范围劝捐。

筹赈会另成立两个附属组织,即筹赈妇女部和海界特别区募捐团。妇女部由林文庆夫人殷碧霞、李俊源夫人陈德娘领导,负责向妇女界募捐和宣传;海界特别区募捐团,向新加坡河及沿岸一带工作的运输工人、船员和驳运工人募捐。

筹赈会妇女部全体合影,前排左6为林文庆夫人殷碧霞,前排右2为陈嘉庚长女陈爱礼

筹赈会在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设立专版,每日公布筹赈会收捐情况、筹赈累计总额及汇交国民政府情况,在每日的鸣谢广告中悉数公布每个民众的每一笔捐即使小到几角也不遗漏并致谢。如此公开、透明的筹款方式,无不体现组织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苦用心,这无形中更激发民众的参与热忱。即使在今天,这都是值得借鉴的。

陈嘉庚在号召筹赈救济受难同胞的同时,积极号召抵制日货并利用《南洋商报》揭露华侨奸商私办日货行径,他表示“本委员会(筹赈会)之职责不惟筹款乃亦为切断一切经济关系矣。本委员会应坚持抵制直至济南事件完满解决时止。日本人侵占山东乃志在东北,为支持国家计,乃必以抵制为唯一武器矣。抵制与筹款乃关系密切者。”一时,华侨社会抵制日货声势空前,“华侨不为日本船装卸货物,不为日本渔船销售商品和鱼,日本医生、理发匠等,也全无华人顾客”。因为抵制日货,陈嘉庚受到日本方面和亲日奸商的仇视,致使陈嘉庚公司自1928年至1933年,接连发生3次人为纵火或不明原因着火,损失惨重。英殖民政府也曾动议将陈嘉庚驱逐出境,陈嘉庚义无反顾。“凡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依归,个人成败在所不惜”,这是陈嘉庚终其一生践行的行为准则。

筹赈募捐活动在9个半月的时间里席卷新马两地的华人社会,形成了一项跨越帮派、深入民间的政治性群众运动,筹集善款国币134万元。筹赈会还向德国厂家定制了蔡公时烈士铜像,请国民政府拨地建纪念园。蔡公时铜像于1930年运到新加坡,计划运往济南,却因战争爆发而搁置。抗战胜利后,蔡公时铜像被安放在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直到2006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其移交中国济南人民政府。铜像被运回济南,安放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的济南惨案纪念堂供民众瞻仰,这是后话。

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被视为“陈嘉庚领导下的一个联合战线”,这是陈嘉庚首次挺身而出领导侨胞反对日本侵略,也是南洋华侨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活动,其公开性和持久性空前。筹赈会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在精神上、思想上唤醒华侨正视本土政治,并首次打破华社帮派藩篱使其更易于凝聚在一起共襄义举,同时训练了一批组织能手、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这一切为抗战全面爆发后陈嘉庚领导“星华筹赈会”进而成为全南洋华侨统帅成功领导“南侨总会”支援祖国抗战、建立卓著功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影响既深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