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6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青年教师在联合国发出集大声音
在联合国的舞台上,来自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青年教师潘新冬,发出了海洋保护的强音,也让世界听见了中国青年的声音。
4月17日,为期三天的2025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中国青年代表积极参与论坛发言和场外交流,分享在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经验和倡议。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青年教师潘新冬博士带着“为社区主导的海洋保护项目提供更多支持”的倡议,向世界各国的青年代表系统阐释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青年学者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思考。
联合国论坛上的青年之声:看见全球治理的温度与广度
作为中国青年学者代表登上联合国舞台,潘新冬最大的感触是国际社会对青年声音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热切期待。本次青年论坛的主题是“让青年走在前沿:利用科学与社会包容推动可持续发展”。国际组织专家、各国青年机构和组织负责人、各界青年代表围绕“良好健康与福祉”“性别平等”“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水下生物”“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等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交流对话。“主动搜集信息、勇敢毛遂自荐,是青年登上国际舞台的第一步。”潘新冬特别提到,论坛对能源利用、水下生物、性别平等多元议题的包容态度,让他看到全球治理的开放性。
大国担当的青春诠释:唤醒全球青年对海洋命运的共同关切
论坛上,来自太平洋岛国代表关于家园因海平面上升面临消失的发言,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可持续渔业与海洋正义研究的青年教师,潘新冬在联合国的青年论坛上讲述了为太平洋岛国提供可持续渔业培训的经历,以详实数据和生动案例,展示了中国青年在海洋保护中的独特视角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他结合在集大的工作实践,讲述了如何通过传授海水养殖、良种选育等技术,帮助社区依托渔业资源脱贫,强调通过社区参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水产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缩影”。他呼吁各国为社区主导的海洋保护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确保严格执法、打击破坏性捕捞行为,使“可持续”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成为兑现承诺的实际行动。

潘新冬说:“青年不仅是未来的建设者,更是当下的行动者。期待更多青年加入,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共同守护蔚蓝星球。只有携手同行,才能让海洋恢复生机,让地球家园更加美好。”这份执着与担当,正是中国青年向世界传递的温暖力量。他的发言不仅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青年学者的认可,也为全球海洋治理注入了新活力。这份来自集大的青春力量,正成为连接世界、守护海洋的重要桥梁。
海洋强国的时代注脚:以“滴水穿石”之力共筑碧海蓝图
学校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从科研平台体系化建设到人才政策精准化供给都给青年教师搭建了快速成长的舞台,让青年学者既能“顶天”接触前沿课题,又能“立地”扎根产业一线。“‘诚毅’校训是我科研生涯的精神灯塔:‘诚’是科研诚信,坚守科学底线;‘毅’是攻坚克难,在海洋保护的长期博弈中保持韧性。”“青年教师要做海洋文明的转译者。”在“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时代背景下,潘新冬为集大青年指明方向:科技赋能,开发绿色养殖技术,助力海洋经济提质;生态守护,参与蓝碳生态系统修复,守护海洋碳汇;文化传承,挖掘海洋文化遗产,推动文旅融合新路径。他特别强调,青年需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成长融入“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既要深耕本土实践(如中国红树林修复、生态养殖经验),也要具备国际视野,通过学术交流等形式,努力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桥梁。“海洋强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从集美到联合国,变的是舞台,不变的是“诚毅”初心与海洋担当。愿每一位集大学子都能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在祖国的海岸线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蓝色篇章!
(魏宛萍)